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时间:2024-07-18 10:44:58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1

一、说教学设想:

(一)总体教学设想:

1、把握新教材特点,理解本课编排的目的。

2、知晓学生学情,为共同学习奠基。

3、与学生同阅读课文,同在一个平台上探讨人生的哲理。

4、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

5、注重读写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个性,亮出自己。

教学设想阐述:

1、把握教材特点,理解课文编排目的。

本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学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整个第四学段的教材编排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的外在线索是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的是按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本课是属第一板块:人与自我。这个单元都是谈人生。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2、知晓学生学情,为共同学习奠基。

从教材的编排特点,看本课,它是新教材的第一篇学读课文,它是第一二单元人与自我中的主要课文。作为一篇学读课文,教会学生读书,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是最主要的。而面对刚进入第四学段的(初中)学习生活的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其一,天真、活泼,富于表现力。其二,面对着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其三,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其四、喜欢说自己的故事。然而难点是对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蕴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难度。

面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和学生同攻难关。为共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与学生同阅读课文,同在一个平台上探讨人生的哲理。

因为本文就是通过作者在童年时爬悬崖的一段感受,及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遇到困难,就应在悬崖上走下一样,“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共同的人生体验,和学生同在一个平台上,同读课文,同探讨人生的哲理。

4、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讨论、探究本课蕴含的人生哲理;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吗,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个故事的主要叙述的情景是什么?我遇到困难的情景是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什么?一是要让学生知道要多读,读出味,才能懂其意;二是要领悟文章的内容所蕴含的意义,要多思,三是要多说,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桥梁,和作者莫顿亨特进行心与心的对话。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从读到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谈谈自己对生活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5、注重读写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个性,亮出自己。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更重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以,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师——生——作者——课文之间的共同学习、探讨的和谐气氛,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在学习过程中处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展现自我,亮出自我。

本课教学设想的目的,学生阅读本文后,知晓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脚印都能折射出人生的哲理。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是与生活相联系的。

(二)具体教学设想:

1、教学目标:

(1)自读、合作读、探究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悟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从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运用感知的方法,拓展阅读汪国真的诗,品出诗的哲理。

(3)从读到写,和学生共同结合自己人生中遇到的困难经历及怎样处理的,是教训还是经验或二者皆有之,写成短文。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形成整体;听说读写形成一个整体;课内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整体;教、学的方式方法形成一个整体。二、科学地安排了学习序列:读:一读,自主读,二读:合作读;三读,探究读;四读,拓展读;写: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体会。从读到写,符合人的思维特征,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符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质量的要求。从课内到课外,体现教学的整体性。三、切合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四、明确、清晰,便于落实和检测。体现了本课学习的特点: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2、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4、课型:读写结合课

5、教学时间:一节课。(教学时间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随机调控。)

6、教学策略:问题策略、多读策略、与文本对话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读写结合策略

7、教学方法: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评价法

8、学习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评价法

9、课前准备:

(1)、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想想第一课与这课有什么联系?

(3)、阅读这一课,你有哪些问题,请写在纸条上,交与科代表。

此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认字写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把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整理归类,放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节研讨。

二、教学流程:

语文教学过程设计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景,和学生共同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回忆中。

运用学生阅读前一课《山那一边》的感悟、学生的生活、理想和这课的联系,采用抒情性的语言,和学生共同走进课文的情景中,共同寻找人生的哲理。激发学生阅读和探讨问题的兴趣。

(二)、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复述 ……此处隐藏23580个字……课堂信息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篇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本课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教材编排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外在线索是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是根据“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设定。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属于第一板块:人与自我。它写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本篇课文,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文章中,主要回忆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二、说学生学情:

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其一、天真、活泼,富于表现力。其二、面对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其三、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其四、喜欢说自己的故事。然而难点是对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蕴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难度。

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义和中学位于应城偏远湖区,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学生“闷头听讲,教师满堂灌”习惯根深蒂固。要上好这节展示课,教师必须在预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语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前面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学习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在朗读中初步读出情感语气的能力及复述课文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增强学生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整个教学目标中,本节课主要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理解“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我讲这篇课文主要使用提问式教学法,结合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评价法,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中,逐步形成一种对课文内容的探究,自主学习;学生在问题中增强感悟、加深理解、引发人生思考。

五、说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教师在教室地板上给出一段2米长的距离,随意叫学生上来尝试一次性走过去,从而引出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加入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整堂课在开篇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体验也可得到更深的体会。】

板书课题与作者。

【通过对作者的简单介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逐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作出一定铺垫。】

(二)整体感悟,把握内容:

1、学生自由快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章的生字生词。

训诫迂回啜泣纳罕瘦骨嶙峋

【通过学生的自读课文尝试,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并迅速获取文章信息。】

2、听课文录音或看课文朗读视频,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通过文章朗读视频,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体验阅读的乐趣。】

3、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A、从课文内容看,文章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更深的含义?

B、课文最后一段“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的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那“我”在小悬崖上学到的是什么经验?

【学生讨论交流,再发表意见,教师最后作小结,得出文章的主题。】

(三)仔细体验,深入情感:

1、仔细朗读课文,根据下列问题提示,理清文章脉络,复述课文。

A、故事发生在美国那个城市?费城

B、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一个闷热的日子。

C、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那两个?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利

D、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悬崖约有20米高;岩石架约7米。

E、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经历”因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冒险和脱险”两部分。请你从文中画出来。

【再次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逐步理清文章的脉络,循序渐进地复述课文,体现了高效课堂“读书指导法”的内涵。】

2、多角度阅读课文,各抒己见。

A、文中出现了多个小朋友,你对他们各有什么看法?

B、有人觉得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个父亲有点冷酷,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学生广泛的发表意见,从而对“友谊”和“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3、身临其境,自由表演,感悟人生。

A、如果你是“我”的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B、在对待孩子遇险这种情况,你觉得中国家庭和外国家庭在处理问题上有何不同的地方?根据课文情节试着表演。

【这个活动由多角度阅读2而来,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在不熟悉的同学面前表演课训练他们的胆量,也为后面教学中课本剧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培养的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四)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1、学生自由欣赏文章优美语句,自由品析。

2、文章是怎样运用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逐渐感悟人生哲理的?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感受,符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基本要求。】

(五)总结并布置课堂练习;

童年的一次经历给了作者如此大的启发,影响了他的一辈子。其实生活处处有哲理,在于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动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你积累的财富就会越来越多!

你的生活有没有给与你财富呢?请将你的一次生活感悟写下来,字数不限,但要有真情实感。

(六)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伙伴约“我”爬山

爬上崖顶,“我”不敢下来

走一步,再走一步

父亲指导“我”成功下崖

人生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六、说教学反思:

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思路是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路让学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个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研究性学习习惯。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