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

时间:2024-07-18 10:44:47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可贵的沉默》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1

【教学内容及分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真情,关爱他人”。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它是一篇“爱”的教育。课文以一课堂的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载体,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重点。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讲述的是: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几乎所有孩子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孩子们却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孩子沉默之际,老师引导孩子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目标】

1、会读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重复、安静、沉静、恰恰、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烦恼、享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读探究;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学法:品读感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体会孩子们的情绪变化,理解沉默的可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重复、恰恰、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烦恼、享受”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

难点: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是谁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是谁给了我们生命?谁是对我们最好的人?(答:母亲,父亲……)

2、谁能说说父母是怎样爱我们的?(接送上下学,做饭、洗衣,给我们温暖、关爱……)

3、大家看这幅图片——生日蛋糕,熟悉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生日歌》吧。(大家可以边唱边回忆过生日的幸福画面)

4、父母每年都给我们过生日,送祝福。孩子们,老师问大家:“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给父母送过生日祝福吗?”(沉默)

5、好,大家都沉默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可贵的沉默。(板书课题)

6、沉默——说明同学们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没有给父母送过生日祝福。那这种沉默为什么还“可贵”呢?好,我们先来感知课文。

二、听录音,跟读课文。

划出生字、词语和你最喜欢的语句。

3、分组演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中的人物有“老师(我)”、“学生”、“家长”。同学们4人一组,一人演读“老师(我)”,一人演读“学生”,一人演读“家长”,一人旁白。演读后,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主题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位老师通过一节课,教导孩子们懂得并学会如何关心父母,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在接受父母无私的爱的同时,也要懂得回报。

2、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

(读文有感)沉默使孩子们领悟到最为可贵的东西:不能只会接受、享受父母的爱,更应该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给他们带来快乐。

四、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我会读(9个生字)

xùn yùn shà ?j ì

迅 速蕴 藏霎 时寂 静

qià fàn zhìzhuō?fán

恰 恰 犯错误 稚拙烦 恼

2、我会写(14个生字)

贺顾迅速复恰犯缓婆议达稚烦享

(学生写到方格本或米字格中,教师巡视指导)

3、读写词语

祝贺迅速重复沉静恰恰缓和外婆建议惊喜

表达烦恼享受安静蕴藏霎时寂然幼稚犯错

4、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沉默不语:不说话。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五、在“热闹”中感受爱——学习第一部分。

1、观察插图,你想到什么词?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到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兴奋、热闹、争先恐后、兴高采烈……)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

(1)“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2)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3)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4)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3、师生讨论理解

(1)给1—9自然段划分层次,用自己的话概括层意:

?①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语言简洁)

时间:上课时地点:教室里

?②第2自然段:“我”提出问题,引出下文。(抛砖引玉)

?③第3—5自然段:孩子们对“我”的问题完全配合,而且很自信。

“异口同声 ……此处隐藏30671个字……乐会使他们继续寻求更多、更好的方式去表达爱。而本课的难点也就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不攻自破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去设计自己回报爱的方案。这样优化了学生思维,也是对文章的拓展。这也是我设计这堂课的主旨。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有效的把握情感 ,获得新知是课堂各环节的主要目的,但引起共鸣,净化心灵更是文章灵魂的体现。相信有了上面的学习热情,学生们一定会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奉上一份真挚的情感。

我设计了“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这一话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现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感悟和体验到了爱的真谛,既使学生在学语文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又使学生的说写能力得到培养,充分落实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知道了在享受爱的同时,要回报爱。这样的对话过程深化了课文的主题,提升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升华了学生对父母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这沉默的可贵之处。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17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1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语文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可贵的沉默》。本课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每个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没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父母祝贺生日。在强烈的对比之下,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懂得关心父母,并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课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

2、根据课改的要求,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并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强化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想挖掘课文中可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满足学生想象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沉默的可贵。

二、说教法、学法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去,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同时渗透学生自学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为:质疑导入——初读感知——研读感悟——拓展延伸

(一)质疑导入

爱恩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课文的题目发人深省,是教给学生提问题方法的好时机。以题目为切入点提问:读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然会想知道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在沉默?等一系列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二)初读感知

学生带着质疑读课文,更具针对性,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因为这两幅插图中人物神情的对比强烈,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些基础上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相机总结出课文的主要框架:热闹——沉默——热闹。

(三)研读感悟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质疑:哪些语句没读懂,然后经过小组研读,讨论,汇报组内解决不了的重点语句或疑问。老师相机出示这些难句、问题,预设的问题可能有:孩子们为什么这么热闹?是什么让兴奋的孩子们霎时沉默了呢?孩子们沉默中想了什么呢?我想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为什么学生犯了错还说他们可爱呢?)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中,采用“对话”教学,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不断生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双方与文本对话的默契程度越深,师生之间的对话水平就越高,课堂教学就有生机,充满活力。所以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说,最后邀请小组代表解答这些疑难。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孩子们在沉默中有了反思自己的表现,知道要回报父母的爱。原来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就是回报父母,这也正是沉默的可贵之处,最后回归全文。(我觉得这样设置紧扣主题,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在探究体验中,学生走进了文本,在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朗读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开放化,生活化,为了将课堂融入生活,在这一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一话题,并配上了《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来渲染气氛,让学生在音乐中写自己的心里话,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现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感悟和体验到了爱的真谛。使学生知道了在享受爱的同时,要回报爱。这样的对话过程深化了课文的主题,提升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升华了学生对父母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课读写结合的宗旨。

(五)作业设计

本课的作业是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四、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中间的红色爱心,一看就知道是爱的教育,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在板书设计上,我注重了以课文的线索为骨架,在学完课文后,利用总结板书来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在设计《可贵的沉默》一课中的几点想法,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