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7-18 10:45:59
实用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实用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第一、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大意。

《纸的故事》的大意就是介绍了纸的发展过程,表现了民族自豪感。

首先,在第一课时中我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并没有把课文分开来让学生理解,而是让学生能够完整的读课文两遍,至少使学生对课文能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把握住课文的大意,我结合课后练习3按纸发明的过程给图画编号这个练习,让学生明确纸的发展过程。

其次,在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掌握纸的发展过程,我按照用品、原料、特点的思路设计了纸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两份表格。这样纸发展过程的各个要点就能够比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存储。

第二、备课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备。

第一,根据学生能力情况,分层设定要求,有差别地对待学生。

在第一课时根据学生对于纸的知识的掌握情况预定为“A、对课文内容了解比较少。B、和课文差不多。C、除了课文知识另外还知道很多”三类情况,这样在读课文时针对这三种情况就有三种不同的要求:

A、读通课文,划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

B、自读课文,划出你不知道的知识。

C、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纸的发展的过程。这样有了层次的教学,在一定层度上将会提高整堂课的效率。

在第二课时,争当讲解员这个环节中,我针对班内学生的情况初步定下了三种层次:

1、根据课文句子段落来说的。

2、大部分根据课文,适当增加自己的语言,比如说加上自己对祖先的赞叹。

3、能较多地补充课外的内容或按自己的语言来说的。

这些都是希望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备课,设计教案。

在我初次备课的时候,我一门心思想得是我如何把这堂课上下来,我要做哪几步,经过马老师和周老师的启发指点,我开始转变我备课的思考方向,我们班的学生比较喜欢角色扮演的这种类型,做做小老师、当当小法官等等,而这篇《纸的故事》正好可以让学生来当当讲解员,那我就围绕这一点备了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有阶梯,我把课文分成“纸发明前”和“纸的发明”两块让学生来学习,来讲解。

“纸发明前”的内容侧重的是把内容介绍清楚完整,而对于“纸的发明”的介绍,不仅要求介绍清楚完整,而且要求介绍时突出民族自豪感,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 17课《太阳》。

一、 说教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 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侧重以下几方面教的:

1、 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教师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自学相似段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展开教学,品悟理解内容。

3、 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 我借助课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

三、 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 学生读文后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 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句 , 体会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炼、明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育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因此,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一个有关太阳的神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去探索太阳的奥秘。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首先,我给学生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本课课文思路清晰,这样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2、学生自由读书后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字词教学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自己读,指名读,老师相机指正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 最后齐读,加深记忆。

3、指名学生交流课文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教师相机板书:远大 热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了解太阳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我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请学生默读有关段落,体会一下文章是通过哪些词句写出太阳的远、大、热的呢?并画出有关词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集体交流深入品读

……此处隐藏10940个字……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分段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层层提问,让学生在问答中寻找答案,认真思考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热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其任务在于:通过教和学这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读写结合法,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3.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播放,让学生说说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国的春节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接着引入课题,让学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再次提醒学生给是一个多音字,并分清矛与予。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从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走进文本。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设计意图

读了课文,最初的认识是爱贯穿了始终!但总觉得认识不够深入,后又细读几遍,头脑中冒出了“生命”一词,对,这是用“生命”搭建的爱!

1、复习导入──提出研学思路:

一上来,就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心弦。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

⑴这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还记得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出示一只水罐)

⑵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这些问题,意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文中除了神奇的水罐外,还有“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生命之水。我用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到童话中:

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奇迹发生了。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满满一罐子清亮清亮的水。这罐水是怎么来的呢?请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划划关键词句。

2、引领体悟──爱是变化的力量:

对妈妈的爱,对小动物的爱,对陌生人的爱,妈妈对孩子的爱……一切的爱使水罐不断变化着。这部分是阅读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变化是一次一次地在升级,怎样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语言呢?我着重引导学生来感悟理解“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扣住“夜里”“哪儿”“喜出望外”等词语来展开丰富的想象,意在丰满小姑娘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不断挖掘出文本中蕴涵的浓浓情义来。

最后通过朗读体会小姑娘对妈妈的一片孝心,真是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从而得出“爱心”主题。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首先,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为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可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来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可引导学生想象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爱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延伸阅读──爱是真实的奇迹:

虽然爱的内容不同,但爱的意义是相同的,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我向学生提出疑问:

⑴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充满希望;播种爱,就会收获爱……要像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⑵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所有这一切都在“爱心”中发展,这样的爱都是用生命编织的!板书的最后,就完成一颗“红红的爱心”。

《实用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