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时间:2024-07-18 10:45:32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

开学初,区教研室组织了“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活动,姜主任给我们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也给我们指明了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由“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构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课堂结构体系,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在“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和第八届阅读教学大赛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导学议练”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特别是以教研室组织的“磨课”活动为契机,我们在教研组长颜敏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精心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课后反思—再次执教等环节,不仅把握了“导学议练”各要素的思想内涵,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了高效课堂。为迎接区教研室的抽课活动,我们组根据教学进度,确定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全组老师共同研究、轮流试讲,最后我有幸代表大家执教了这节课。下面我就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并结合“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一.激趣导课,引入新知。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力求简明扼要。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作品并不陌生,特别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很多孩子都是伴着它长大的。所以在导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安徒生的一篇传世之作,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这部经典童话作品。”“导”不仅有教学活动的导入,还有教师的引导、指导和激励,所以,在“学”、“议”、“练”的环节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读法、学法与写法的指导。如:在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事件,用简洁的语言就可以把文章概括准确、完整,教给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学习小女孩的幻想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把小女孩的现实与幻想进行对比,并适时总结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自主阅读,研学新知。

践行“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要深刻解读教材,找准学生的认知点与兴趣点,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以学生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所以,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问学生:“通过读书,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说出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最初的真实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小女孩可怜、悲惨的命运,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自主阅读,研学新知”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我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读书,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静静地,默默地潜心阅读,通过读、圈、画、议主动求知,自己学会学习。如:在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并画出感受较深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是丰富的、多元的、发自内心的,更能感受到小女孩现实生活的寒冷、饥饿、没有欢乐、没有爱。

三、讨论交流,以导促学。

这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双边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彼此碰撞的过程。如:在让学生画出感受较深的句子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随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起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学生的议论纷纷,还要有孩子们的书声琅琅。这节课,我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己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老师创设情景读。在文中作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写出了小女孩的5次幻想,特别是后两次幻想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所以,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通过让学生体会感悟、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还尽量用动情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去感染学生的内心。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在学习课文同时,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发展语文素养。在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引读:“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练习,“同学们,人们不知道,你知道吗?你读懂了吗?我知道她曾经,我知道她曾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前面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解读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及她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课后的小练笔写几句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延伸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的。

总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思维、发展语言、学会阅读、获得情感体验。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2

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本组教材的专题是“走进外国名篇名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积累阅读外国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宽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广大读者的深切同情。这篇童话写虚和写实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这既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下面我将从“树立目标,制定策略,解析流程”这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树立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学情,以及单元训练的重点,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学,学会本课6个读写生字(乖、裙、兜、币,哎、橱)及6个读记生字(哆、嗦、蜷、哧、梗、捏),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灵魂、橱窗等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此处隐藏24806个字……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5

一、教材简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并能通过朗读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启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重点)

2、了解本文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启发诱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我适时加以引导,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小女孩的孤单、可怜、凄惨,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2、合作探究,重视朗读。

通过我和学生之间,学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种种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以及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学习结束后布置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们想对她说什么以及能不能帮她改写命运的作业题。并出示课后小诗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出示小女孩死去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张照片:在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一位小女孩坐在墙角里,她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但是她已经冻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假如你发现了她,你会说什么?(同学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们真有爱心、同情心,但是在十九世纪的丹麦,就在这小女孩去世的第二天清晨,当时也有人发现了她,请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她想给自身暖和一下…… ;〕〔在同学谈感受时,老师相机介绍背景〕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过渡语:就在人群中,有一个人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同情小女孩,他通过自身的想象写下了一篇童话故事……(同学齐读课题--注意激发同学的同情心)你们愿意再一次快速地读课文吗?读后还要有话要说:

〔投影题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火柴后,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同学个体--小组--汇报〕

板书:实际:寒冷、饥饿、没有欢乐、没有爱幻想: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幻想?小结: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又冷又饿,极度孤独,无家可归,于是就在临死之前发生了与自身需要密切相关的幻景,而她做了什么,想到什么有谁知道呢?这些只是作者在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想象,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我们写作文,也要学习这种方法,在把事实写清楚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想到的也写下来,使文章更具体,更感人。

三、理解课文,分层达标过渡语:作者寄予对小女孩无限的同情,这在课文中充沛体现了出来。文章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句子,〔出示学法〕其中有一些最能体现小女孩生活凄惨的,你们愿意把它找出来,再通过感情朗读与大家一起分享吗?(读课文--找句子--谈体会--感情读)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a、她敢从成把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身的小手吗?(她不敢擦火柴,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终于”一次说明她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指导朗读:读出矛盾的语气。

b、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温暖”是擦燃火柴后给小女孩带来的感觉;“奇异”

看出小女孩处于饥寒交迫的极度虚弱中,从真实的感觉逐渐变成了幻觉的状态,因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幻想。)指导朗读。

c、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赶紧”、“一大把”可以体会到,小女孩见到奶奶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指导朗读。

d、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离开这个世界。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痛苦;死了才干解脱寒冷,解脱饥饿,解脱痛苦。可见小女孩十分可怜和凄惨,可见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指导朗读。

e、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板书:凄惨结局:冻死了。)(“两腮通红”说明小女孩时冻死的;“微笑”说明她死时没有感到痛苦,是在幻象的幸福和欢乐中死去的。幻想和实际,死亡与微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其凄惨,引发人们的同情。)指导朗读。

f、“她想给自身暖和一下……”人们说。(从人们淡淡的话中可以看出人们并不关心小女孩。)指导朗读。

g、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第一个“幸福”: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真正含义是受罪与死亡,透过这两个“幸福”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愤心情,感受到她对劳苦人民给予的深深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指导朗读。

四、 小结结束

小结语与板书结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也确实体会到了小女孩命运的凄惨和大家对她的同情。有一位叫刘倩倩的同学读了这个催人泪下的童话故事以后写了一首诗,获得国际儿童诗金奖,原因是她富有爱心,写得感情真挚,值得读一读,请大家也来感受一下。(幻示)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挡风寒,

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实际:寒冷、饥饿、没有欢乐、没有爱

幻想: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凄惨结局:冻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