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7-18 10:45:27
关于说课稿

关于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说课稿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它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同时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是我本次参赛课的理论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参赛课的内容,是初二上册第六单元教材。本课共分三个课时,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歌曲《新年好》、综合训练(一)(三)(四)。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拍,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综合训练(一)是认识铃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三)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四)是用铃鼓、碰钟为歌曲伴奏。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4、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学习。要使学生学得主动,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如下教法:

1、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原理,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采用了用学生与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按节奏说话,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本歌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及,选择表演形式自编表演动作,对歌词二度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舞蹈、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4、运用谈话法、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这两种方法在本课中主要体现在理解歌曲内容和对歌词的二度创作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上。

5、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节奏练习时,通过直观教具小兔子的说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歌曲导入时,我充分运用了VCD范唱及图片,使学生既理解了歌曲内容又激发了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三、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本课的教学目的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听唱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艺术时间都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也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放在首位;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总之,只有自己会了,成为自己的知识,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节奏、听歌曲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表现出“社会促进作用”或结伴效应。在本课中这种方法我主要用在改词与创编伴奏乐上。

3、二度创造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教育未必要求每个学生能创作高水平的音乐作品,未必要求每个同学能较好地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让学生敢想敢试。例如:我在唱歌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演唱。以自己对歌曲旋律、节奏的感觉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创作歌词(各种节日的歌词);在音乐节奏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要求创编句子(和小兔子交朋友的句子);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等等。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组织教学:(4分钟)

学生具有爱听激励性的话语的特点,所以我通过师生谈话,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又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我通过律动《火车开啦》,让学生在动中体会音乐的快乐,并进入到音乐情境之中。

2、节奏练习:(4分钟)

通过小兔子与小朋友们交朋友的活动,使学生在音乐中掌握了歌曲节奏。

3、歌曲教学:(12分钟)

因本课歌曲是许多学生都在小学时会唱的,所以本环节时间不用太多。

⑴导入:通过谈话法,让学生感受到了过新年的情景,引入新课《新年好》。

⑵范唱:通过范唱,感知歌曲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形式。范唱后,学生说出歌曲内容及情绪,使学生加深了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

⑶学唱歌曲: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听唱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生动的范唱体会带感情的演唱。

⑷歌曲处理:我用谈话法激励学生说出歌曲演唱时的情绪。(加入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

5、创作练习:(16分钟)< ……此处隐藏22998个字……知识进行梳理的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

关于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精美的语言,旨在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学习英雄的伟大精神,从而达到新课标对于语文培养学生人文性的基本要求。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则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短小,仅46个字就完整地讲述了共工与颛顼相争为帝的故事,塑造了共工“坚强不屈”“勇于挑战”“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简练的语言,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是本文最大的特色。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水平,以及知识经验和情感的需求,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文字词,了解神话特点;培养学生想象与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读、加感叹词、情景对话等在层层推进中细读文本,解读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的英雄情节。

教学重点:在层层推进中细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在这之前,我们已学过一些文言文,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已有基本掌握,有了较明确的学习方向;但在文言文学习方法上掌握不够,翻译能力不强。基于以上教学思想和学情的分析,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讨论探究法: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采用讨论探究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点拨法: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点拨。

4、激发想象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想象中丰富了神话的内涵。

(二)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结合学生特点本课拟用如下学法:

1、诵读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字词,培养语感,达到熟读成诵。

2、圈点勾画法: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找重点语词语句理解课文。

3、讨论探究法: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活跃思想、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会积极主动的阅读与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预习:(1) 学生预习时,注重诵读:字音要读准,朗读要流畅。(2) 对照注释及工具书,基本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大意。 2.组织上课:以4或6个人为一组,把全班分成若干组。这样有利于课程的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这样两位神奇的神,他们长着?(出示ppt1:图片)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的思维纵横驰骋,凌空翱翔,飞进神话的王国,去感受共工怒触不周山带给我们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字音、节奏、语调等。

(2)学生个别读,并请生从字音、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3)小组展示朗读,学生评价。

(4)齐读课文。

2.疏通文意

(1)学生小组内相互说说课文的意思,把不懂或重要的词句在书本上圈点出来,并派一位代表写到黑板上去。

(2)请一生做小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交流,若有其它词句可继续补充在黑板上。 重点字词:绝 (断 )潦 (积水)维 (绳子) 西北(向西北)故(所以)

重点语句: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学生若没提到,教师可追问、补充,并让学生把重要字词解释记在书本上。

(三)层层推进,细读文本

过渡:解决了字音,读通了文意,下面让我们请出主人公。这两位神奇的人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品读“争”

(1)问题:共工为什么要争夺帝位?板书:争

(2)小结:传说共工有一颗爱民心,他一心想为人民做事,为了人民的利益才去争地位,

愿以偿了吗?文中哪个字可以看出他不服。

2.演读“怒”

(2)为什么 “怒”

(3)再读“怒”

① 读“怒”

A、个别读; B、一组男生读 C、所有男生读 D、全班读

E、皱起眉头,加上手势读

②创设情景对话: 颛顼当上皇帝后,与共工狭路相逢,想象他们的对话:

过渡:同学们听到这样刺激的话,共工受得了吗?是啊,我们仿佛听到了共工内心的那一声呐喊。

3.细读“触”

(1)加感叹词

让我们带着这种近乎咆哮般的愤怒再读这一句。

我们似乎感觉到共工的心在流泪,哦,不,是在流血啊!

(3)换字品读

过渡句:他是用头(撞)不周山,而不是用手移,也不是用肩扛,能换成“移”吗?为什么?

(5)触的“结果”

过渡:唉,(皱起眉头),现在你们觉得他还是英雄吗?

板书: ?

(四)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2) 个人发言

填空:共工是

(五)主题思想探讨

过渡:其实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1.(1)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2)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2. 主题思想: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 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六)作业布置

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课内容及学习目标,结合这些我设定了下面这个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板书设计:

争 英

怒 ? !

触 雄

本文的文言文特质注定了教学应以灵活多变的朗读来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领悟。因此,我以读为主线,紧扣文本,从积累文言字词入手,引导学生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突出了学习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从而达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谢谢大家!

《关于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